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

當孤獨遇見了寂寞

《麥迪遜之橋》影觀



如果對電影《麥迪遜之橋》的理解僅止於婚外情,我們大約對孤獨、恐懼與安身立命等基本人性也難一窺究竟。

「旅行是孤獨的,而且總會遇到一大堆沒有預期的到的事。」耽迷於旅行,且又著迷於旅行中伴隨而來之孤獨的安藤忠雄,在《都市徬徨》書中他開宗明義地寫著,然後順著這個思路,安藤接著悠悠地給人生下了一個小小的結論:「人生似乎也是一樣吧!」人生的基調是孤獨──安藤忠雄信之不疑。

按照「人生是孤獨」的觀點來觀看《麥迪遜之橋》,顯得相當貼切與恰當。首先,男主角羅伯特是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資深攝影師。由於工作的關係,他嫻熟於在世界各地流浪、周遊、經歷、冒險,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旅人,而且「總會遇到一大堆沒有預期的事」。女主角法蘭西絲卡原本是義大利人,因為認識了在義大利從軍的美國人,而毅然而然離鄉背井,隻身隨著她的美國大兵情人來到美國,編織她的人生夢想。 從她遠嫁美國這一段不小的人生「換跑道」旅行中可以看出,法藍絲西卡骨子裡其實是個勇敢追求的人,勇於「冒險」、不安現狀而勇於衝破現狀。

然而,愛荷華窮鄉僻壤一成不變的農村生活,與她那一個平靜到沒有絲毫波瀾的婚姻,銷蝕了法蘭西絲卡的浪漫情懷與多愁善感,從此她變得空虛,她的美國夢是孤獨的。

這時羅伯特出現了,他為了拍攝一座古老的木橋造訪了這一塊寂寞的土地,因而「不期而遇」地進入了法蘭西絲卡的寂寞心田。

羅伯特任務看上去稀鬆平凡,但執行起來卻令他備嘗艱辛。首先,他迷了路,找不到那座橋。接下來,他遇見了法蘭西絲卡,令他更加迷惘。

「迷路」的確是《麥》片中重要的關鍵字。羅伯特向法蘭西絲卡告白中,提到他結婚與離婚理由。他說,工作讓他長期流浪在外,不能在任何一個地方久留,因此他處處為家/但也無家可言;他沒有長久的人際關係/卻也因此有幾位靈魂層面的「知音」;他習於孤單,卻也害怕孤單。他最害怕的就是「迷路」(getting lost),也因為對人生永遠「迷路」有了懼怕,他以結婚來克服對迷路的恐懼:每一次任務結束,他就有家可歸,生活就安頓,不再在世界上「迷路」。

但吊詭的是,結婚之後──甚至結婚之前,他竟然發現他的人生從來就沒有「迷路」過。換言之,結婚的理由竟然在結婚之後就業已自動消失,一旦發現他的婚姻「無效」,或者,根本就是多餘的、多此一舉,他理所當然地離開了婚姻。從此,他認為他不再需要愛情,他不再需要──他認為他的家不是在一個固定的地方,他的家在世界各地。

但有誰知,鐵齒的羅伯特這一次「栽」在他所最引以自豪的個人特質上。就在那一個最簡單、最不可能「迷路」的小小任務當中,他竟然「迷路」了,而且在一個平凡不過的問路過程當中,竟然情不自禁地與一位「同是天涯迷路人」的法蘭西絲卡,而雙雙「迷情」起來。

沒有錯,法蘭西絲卡也是「迷路」的人。她在義大利認識了在那裡服役的美國大兵,她嚮往美國也就幾乎迷迷糊糊地遠嫁美國,在愛荷華鄉下落腳。之後,迷迷糊糊地過了一、二十年「迷失」的人生。羅伯特與法蘭西絲卡都「迷路」了,但不同的是,羅伯特在浪跡天涯中「迷路」,法蘭西絲卡卻是在自己的家裡「迷路」。而且,兩個人對於自己「迷路」一事,渾然不知。直到兩個人在橋上相遇,並在麥迪遜橋這個類似黑洞的「橋屋」(bridge house) 中互相看到了對方的孤獨,而迷惘、而覺醒、而試圖逃離這個世界 。

設若我們不能理解《麥》片中所傳達的人性在男女愛情與家庭責任之間的擺盪、糾葛,我們大概也無法釐清我們在婚姻中的角色。設若我們對《麥》片的理解僅止於婚外情,我們大約對孤獨、恐懼與安身立命等基本人性也難一窺究竟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Journal of Jia Yi Railway Artist Village

藝術村附近各處無不散發著濃郁的故事:一棵老樹、一棟空房子、一面塗鴉的土牆、一間老店鋪,還有,最重要的,人。 It seems to me that there are rich stories everywhere near the artist village: an old...